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山东华联矿业事故风险评估报告公示

来源: 2023-9-19 8:38:49 点击:

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二一


目录

 TOC \o "1-2" \h \z \u 1 总则.............................................................................................................. PAGEREF _Toc15988 \h 1

1.1 编制目的.......................................................................................................................... PAGEREF _Toc26064 \h 1

1.2 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32164 \h 1

1.3 评估过程.......................................................................................................................... PAGEREF _Toc26725 \h 3

2 企业概况...................................................................................................... PAGEREF _Toc15769 \h 4

2.1 企业基本概况.................................................................................................................. PAGEREF _Toc14597 \h 4

2.2矿山概况........................................................................................................................... PAGEREF _Toc25434 \h 6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PAGEREF _Toc9600 \h 17

4事故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5839 \h 20

4.1事故风险分析方法介绍................................................................................................. PAGEREF _Toc27151 \h 20

4.2事故风险分析表............................................................................................................. PAGEREF _Toc20343 \h 21

5 事故风险评价............................................................................................ PAGEREF _Toc17335 \h 24

5.1风险指数评价矩阵介绍................................................................................................. PAGEREF _Toc29629 \h 24

5.2事故风险等级评价表..................................................................................................... PAGEREF _Toc3786 \h 25

6 结论建议.................................................................................................... PAGEREF _Toc2037 \h 27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针对不同事故类型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和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并指导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编制。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21〕第8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2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8〕第24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6〕第48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

8)《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6号)

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

 
10)《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41号)


11)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1.2.2 标准、技术规范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20

2)《尾矿库安全规程》GB39496-2020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4)《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

5)《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l3861-2009

6)《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31

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GB8196-2003

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1-2007

9)《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11)《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

12)《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

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10

15)《竖井罐笼提升信号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16541-2010

16)《罐笼安全技术要求》GB16542-2010

1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修订

19)《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

20)《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1.3 评估过程

1)成立评估小组;

2)收集分析资料,与相关人员座谈,现场勘查,推演论证;

3)组织进行事故风险内容分析及评估;

4)对事故风险进行调查、核对、检查及评估;

5)形成事故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2 企业概况

2.1 企业基本概况

2.1.1基本信息

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沂源县东里镇韩旺村,矿区距沂源县城约32km,距沂水县城约45km,距莱钢集团约76km。极值地理坐标:东经118°2501″~118°2615″,北纬35°0803″~35°5913″。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322省道从矿区西侧通过,交通条件便利。

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七五”期间建设发展起来的一家以铁矿石采选为主的冶金矿山企业,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700001686198949,类型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驻所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法定代表人亓中华,公司注册资本伍亿贰仟伍佰伍拾万元整,主要经营铁矿石开采、精选及销售;货物进出口业务、货运代理。

其前身是淄博市华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87年,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鲁中腹地、淄博市与淄博市交界处,距沂源县城约36km,行政区划隶属于沂源县东里镇管辖。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优质铁矿石储量达1.5亿t。公司现有职工1300多人,下辖卧虎山铁矿和下沟两个矿区,年矿石生产规模约270t,年产铁精粉约43t,为山东省第三大钢铁炉料供应基地。

2.1.2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鲁中丘陵区,地貌形态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坦的河漫滩和阶地次之。矿区以东为丘陵山地,以西为沂河河漫滩,沂河流经矿区西侧。

2.1.3气象条件

矿区气候属内陆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夏冬季长、春冬季短,每年79月份为雨季,年降水量800900mm,年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15℃。

2.1.4地震烈度

根据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该矿区所在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2.1.5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

卧虎山铁矿主要场地有主、副井采矿场地、充填场地、通风井场地等。

靠近主、副井布置的有:主井及箕斗仓、副井井口房及主、副井提升机房,废石转运场地、临时矿石堆场、水池、地面高配室等。在副井东侧就近设废石转运场地。矿石堆场靠近原矿仓东及厂区主要出入口以北布置,矿石堆场前留有足够的回车场地。

下沟铁矿平面布置包括主副井工业场地、充填工业场地、回风井工业场地等。行政、生活区布置在副井工业场地西侧,主要有:办公楼、宿舍、车库、食堂、配电室等。

2总平面布置安全设施

卧虎山铁矿工业场地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区设置,场地内设置了安全生产标语、宣传栏、安全警示标志等。矿区综合生产办公室为永久建筑,分设矿山各组织机构,办公室门口均悬挂标志牌,并按要求设置安全教育培训室、安全生产档案室、职工洗浴室、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调度中心等。监控中心面积60m2,设备、设施安全保护装置齐全,运行日志等填写规范,资料放置整齐,清洁卫生。安全教育培训室面积约200m2,具备音像播放条件、配备矿山安全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等。

下沟铁矿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区设置,场地安全生产标语、宣传栏、安全警示标志等均齐全。矿区办公楼为永久建筑,位于副井东侧,分设矿山各组织机构,各科室门口均悬挂标志牌。副井井口设有井口房、候罐室、提升机房、调度室、信号室等。主井井口设提升机房、配电室等建筑。1#回风井、2#回风井井口均布置风机房、配电室等建构筑物。工业场地布置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布置紧凑,运输顺向、短捷,消防通道及场地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3)地面防排水设施

卧虎山铁矿露天坑设置了水泵、排水管理等排水设施,露天坑上盘27-35线及下盘33-35线进行了帷幕注浆,且露天坑底与地下开采最高标高之间预留约30m保安矿柱。目前该矿露天坑已施工至设计最底标高+80m,露天开采结束。

4)井口等主要建(构)筑物与移动线的安全距离

卧虎山铁矿井筒位置及工业场地均布置在岩石错动范围之外,并留有了足够的安全距离。地下开采的采空区采用全尾砂进行充填处理,充填体起到控制采场地压,支撑围岩,减少、延缓和阻止采后空区围岩的破坏和移动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地压危害的发生。地表移动范围内的韩旺三村及村委均进行了搬迁。位于地表移动范围内的42线附近的东家沟季节河流及35线季节性河流,均留设了保安矿柱,同时企业对经过矿区段河堤进行了加高加固,确保井下采矿的安全。

下沟铁矿按照设计要求选取矿房结构参数,每一分层采完后,对空区进行充填。矿山回采尚未涉及到设计预留的保安矿柱水平。矿山采用预裂爆破,可减小对围岩的破坏。企业在±0m水平设置了2台地压在线监测设施,采用KJ770-F4型矿压应力传感器在线监测地压变化情况,发现地压变化异常,可立即采取措施。

2.2矿山概况

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两个在生产矿区,自南往北分别为卧虎山铁矿区和下沟矿区。卧虎山铁矿区平面范围位于42-24线间,下沟矿区平面范围位于24线—-2线。

卧虎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系公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长远规划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由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负责设计,设计形成年生产原矿能力为100万吨的生产规模,矿井于20073月开工建设,2011811日通过竣工验收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共有四条竖井,分别是主井、副井、南翼风井、中央风井,采用机械通风。

下沟矿由四条立井组成,分别为:主井、副井、1#风井、2#风井。其中主井和副井为进风井,1#风井和2#风井为出风井,采用机械式通风。此工程由山东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设计,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原矿100万吨。

下沟矿于20113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1219日通过了原省安监局组织的验收,并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2.2.1 开拓方式

卧虎山铁矿属地下开采,有竖井开拓和平硐开拓两部分,竖井开拓系统与平硐开拓系统互不连通,相对独立。

下沟铁矿采用下盘竖井开拓,设四条竖井,主井、副井、1#回风井及2#回风井,现井下共设3个中段:±0m+50m+100m中段。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主井进风,1#回风井回风;副井进风,2#回风井回风;其中主井、副井、1#2#回风井设梯子间作为应急安全出口,在主井地表工业场地附近设充填站。

2.2.2 采矿方法

卧虎山铁矿目前主要使用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另外,南平硐采区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方法(嗣后充填)。

下沟铁矿主要采用预控顶上向高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

2.2.3 地质构造类型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Ⅰ)鲁西断隆(Ⅱ)鲁西断块隆起(Ⅲ)的东部边缘,沂沭断裂带的西侧,上五井断裂带以东。矿区地处山区,地势高低起伏,表层岩石破碎及风化较为严重。位于鲁西地块东部,泰沂隆起区、金星头凸起的东部,上五井断裂以东。区内构造以寒武纪地层组成的单斜构造和以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为特征,盖层和基底无明显的褶皱构造。区内构造线以西北——东南方向为主。

2.2.4 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属鲁中丘陵地带,地势起伏不大,呈现南高北低。沂河在矿区西南部呈NWSE向流经矿区,该河具明显的季节性,除洪水期外,流量较小。

矿区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干燥多风,夏秋湿热多雨,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历年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21.4℃,年均气温11.9℃;年均降水量407.61616.7mm,历年平均808.5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占全年的80%,年蒸发量13001400mm

矿床直接充水的水源是矿体顶底板围岩基岩裂隙水,沂河为补给源,与第四系孔隙水、裂隙岩溶水及构造裂隙水均是矿坑充水的间接因素,采矿工艺为保持上盘和顶部基岩不开裂塌陷,及时充填采空区,维持上述充水因素不改变。一旦矿床开采过程中,造成一定范围地表塌陷或者构造严重的破坏,致使沂河水、第四系孔隙水及构造裂隙水大量涌入坑道变为直接供水水源,则视为灾害性事故。

2.2.5 充填系统

卧虎山铁矿充填系统利用原下沟充填站,充填料浆在地表制备好后,通过沿36线充填孔(竖井开拓部分)、充填回风井(北平硐)或回风井(南平硐)、斜坡道敷设的充填管路输送到井下。北平硐充填倍线可满足自流,南端部平硐充填使用加压泵输送。

下沟铁矿充填站设置在三复选处高效浓密机南面,建设有一座充填制备站,包括两套立式砂仓全尾砂高浓度连续充填制备系统,主要充填设施包括两座立式砂仓、两座胶凝材料仓、一座充填厂房及其他设施,两套充填制备系统一用一备。钻孔内敷设双金属复合钢管,套管为普通无缝钢管,立管为高锰钢管。矿房回采后及时充填。

2.2.6 防排水系统

1.卧虎山铁矿

卧虎山铁矿露天坑底+80m泵站安装250QJ200-120-110型(流量200m³/h)潜水泵2台,WQX350-140/4型(流量350m³/h)潜水渣浆泵1台:350QJ350-140(流量350m³/h)型潜水泵1台,设3条φ273型,1条φ219管道,沿露天坑下盘边坡敷设,延伸至35线水渠。

该矿排水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在-60m水平副井井底车场附近设置水泵房及水仓。泵房内共设置8MD280-43×9型水泵,扬程为387m,流量为280m³/h,电机功率为450KW,正常涌水时3台工作,最大涌水时6台工作,2台备用和检修。排水管路选用2条φ480mm无缝钢管,沿副井井筒敷设,将井下涌水排至地表水池。共设两条水仓,水仓总容积为6000m³。

2.下沟铁矿

下沟铁矿在井下±0m中段主井附近设置永久泵站,±0m中段及上部开采中段的涌水、采场充填滤水、生产用水等,通过泄水井、中段运输巷水沟先排入±0m中段沉淀池,沉淀后排入±0m水平水仓,由±0m泵站直接排至地表。

井下±0m中段主井附近永久泵站内设3MD280-43×7型水泵,额定流量280m³/h,额定扬程301m,配用电机功率N=355kW,效率77%。正常涌水时1台泵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抗灾最大涌水时2台泵同时工作。

沉淀池长180m,分三条设置,两用一备,总容积为4085m³。沉淀池垂直于主井车场布置,沉淀池清理采用0.75m³电动铲运机。

水仓分两条设置,总容积为4592m³,泵房与水仓均平行主井车场布置,水仓清理采用0.75m³电动铲运机。

排水管选择无缝钢管φ273×9mm两条,一用一备,管道连接采用焊接,沿主井敷设。

在主井附近设置高位水池,容积3000m³,作为整个矿区生产、消防用水。

2.2.7 提升运输系统

1.卧虎山铁矿

卧虎山铁矿北端部平硐180m90m为矿石运输水平,南端部平硐90m为矿石运输水平,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运输。在+180m水平沿矿体走向布置无轨运输平巷与卧虎山铁矿露天外部运输道路连接。180m平硐出口位于卧虎山铁矿露天开采+180m台阶,外接露天矿外运输道路。90m平硐出口位于卧虎山铁矿露天开采+90m台阶,外接露天矿运输道路。

地下采用竖井开拓系统:主井采用2JK-3.5×1.7型单绳提升机,翻转式双箕斗提升,箕斗型号JL-6,容积为3.2m3,箕斗自重5500kg,提升高度372m。粉矿通过安装在仓底的振动放矿机装入1.1m3矿车,通过矿用TKJ-3型客货两用电梯提升到-60m水平倒入箕斗矿仓。副井采用落地式井架,提升机选用JKMD-2.25×4(I)E多绳提升机,配电机功率582kW4#多绳双层罐笼配平衡锤提升,矿车采用1.1m3翻斗式,罐笼自8000kg;平衡锤重11912kg。罐笼中层为可拆卸式,以适应运送大型设备不可拆卸件的要求。

井下采用架线式电机车(型号ZK14-550ZK10-550ZK7-550)或矿用蓄电瓶车(型号5-7-9)牵引翻转式矿车运输。电机车分别有7t10t14t三种,矿车型号有1.1m32m3两种,分别运输废石、矿石。

2.下沟铁矿

下沟铁矿采用竖井提升方式,主井主要提升井,担负矿石提升;副井担负井下废石以及人员和材料的提升。

井下矿石采用10t电机车牵引底侧卸式4m³矿车窄轨铁路运输;废石采用10t电机车牵引KFV1.1-71.1m³翻斗矿车运输。

另外,该矿+50m中段采用5t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专用矿车运输炸药和导爆管等爆破器材。

2.2.8 通风系统

卧虎山铁矿竖井开拓系统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地表新鲜空气分别由南翼进风井与副井进入井下,流经工作面后形成的污风统一由中央回风井抽出。

平硐开拓系统通风采用南端部平硐、北端部平硐分区式通风系统。

下沟铁矿采用分区通风,对角式通风方式,在采场和掘进工作面设有局扇,以加强通风。

2.2.9 井下供水及消防

1.卧虎山铁矿

卧虎山铁矿井下供水采用集中供水的供水方式,井下凿岩用水、喷雾洒水、除尘设备用水及冲刷岩帮等,直接供到-10m-60m等各中段生产作业点,井下主要大巷设置减压阀,供水压力为0.40.6MPa

地表水池位于副井工业场地内,地表水池容积为3000 m³(提供工业用水),地表水池旁建有水塔容积为800 m³(提供井下急救用水),井下供水急救管道连接至工业用水管道,急救时可通过阀门关闭工业用水开启急救用水。

2.下沟铁矿

下沟铁矿在主井附近设置高位水池,容积3000 m³,作为整个矿区生产、消防用水。供水干管为φ89×6.5mm,支管φ50×6.9mm。主供水管路竖井敷设,井下各中段马头门处安装减压阀,以调节供水压力。

地面建筑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防火规定和消防机关的防火要求进行了施工。各厂房的建筑物之间均建立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上禁止堆放材料。主井、副井井口、井下各中段马头门、地表提升机房等场所均按要求配备了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2.2.10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1.卧虎山铁矿

1)监测监控系统

该矿监控中心设有1台监控主机,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共用一台服务器作为控制主机。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风流中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型号为GTH1000。另外在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每个采场入口等出均设置了一氧化碳传感器。

各主通风机房设有风速传感器(型号KGF2)和风压传感器(型号GPD5000F),可对全矿井下风量进行动态监测。另在各采掘工作面也设置了风速传感器。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井上、井下视频监控前端部分、传输部分及监控中心部分组成,主要在各变电所、泵房、主要通道、主要采掘面、马头门等要害场所设置彩色摄像机,主要为DS-2CC175P-A红外防水网络摄像机、DS-9104/9108/9112/9116HF-S嵌入式硬盘录像机。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系统、地面监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KJ128-F本安型读卡基站、人员定位标识卡、系统传输通道等部分。

该系统具有井下人员定位、跟踪,考勤统计,人员轨迹查询,历史数据记录与查询等功能。该系统具有记录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分站识别区域时刻、出入巷道分支时刻、超时、超员、工作异常、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功能。人员定位系统安装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工作时间不小于2h。在副井井口、井下各中段马头门附近、平硐硐口、各中段等重要场所附近安装KJ128-F本安型读卡基站。

3)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该矿自地面调度室至主提升机房、井下各中段采区、马头门、装卸矿点、井下车场、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设置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安全通话。

该矿安装了一台80门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实现全矿生产指挥和岗位之间通讯联络需求。通讯信号覆盖有人员流动的竖井、运输巷道、生产巷道和主要采掘工作面,达到信息畅通。矿区设矿内总机,井上办公室、主(副)井井口、提升机房和井下各中段信号室、泵房等实现直通通话功能,达到生产调度及行政通讯联络功能。

利用井下已经安装的环网交换机,就近实现井下全矿有线广播网络。矿区广播系统主干采用TCP/IP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多网合一功能。该系统主要可以实现分区、多区、全区播放、自动定时播放、讲话、消防联动等功能。

另外该矿在井下还设置了无线通信系统,利用ZigBee无线技术,由传输接口、本安基站、无线手机和语音网关组成。井下人员配备手机,手机之间可互相通话、收发短信,也可与井上、井下固定电话通话。调度中心可群发单发短信,还支持与外线电话通话,还可实现强拆功能。

4)紧急避险系统

竖井开拓系统井下直通地表的安全出口有3个,分别为副井、中央通风井与南翼通风井,均设人行梯子间,副井设双层罐笼配平衡锤提升。北平硐通往地表的安全出口4个,分别为+200m平硐、+180m平硐、+90m北平硐出入口、+230m充填回风井。+200m平硐距离+180m平硐300m+200m平硐距离+90m平硐500m+200m平硐距离+230m充填回风井350m,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要求。

南平硐安全出口有2个,分别为回风井和进风井。回风井位于35线矿体下盘,内设梯子间做安全出口。进风井位于42线矿体下盘,井筒内设梯子间,作为进风井及安全出口。两安全出口地表直线距离约450m

在井下-60m中段设置了避灾硐室(60人),宽4m,长25m,高2m,采用不燃材料支护,避险硐室设防水门,由避险硐室向上至地表设置一钻孔,钻孔直径φ180mm,孔口标高+132m,孔底标高-60m,孔内设套管(φ159×4.5mm),上部设加密封盖,平时封闭,避灾时打开使用,可实现地表与井下的联络,以及食物、饮水、氧气、急救药品等输送。

避灾硐室内配备当班作业人员96h所需的饮水、食品,以及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急救药品、照明设备等,并安装有电话,以及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

该矿成立了矿山救护队,配备了应急救援器材及相应的应急救援物品,在井下显著位置张贴了紧急疏散提示和紧急联系方式,设置了紧急疏散路线,紧急联系电话畅通。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备案,针对预案对员工进行了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

5)压风自救系统

竖井开拓部分压风自救系统在中央回风井地表工业场地设置专用压风机2台,型号分别为SPE-920HVHP700E,额定排气量均为41.5 m³/min,排气压力均为0.7MPA。自中央回风井敷设压风管路,采用(φ108×4.5mm)无缝钢管,敷设至-10m水平中央回风井马头门处,再敷设管道与-10m水平运输大巷输气管路相连,与现有集中供风管路(φ219×4.5mm)连接,压风自救时开启压风自救供风阀门并关闭生产压风出口阀门,使供风管道提供呼吸空气,确保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供气。-60m水平压风急救管道通过主井井筒管道与地面压风急救管道连接。南平硐压风自救供风来自中央风井压风机房,供风管路通过南端部回风井敷设至井下个各场所。北平硐压风自救系统风源来自180190水平的两台空压机,型号分别为LG-20/8GLG110G-8,额定排气量均为20 m³/min,管路沿斜坡道延伸至各场所。

压风管道敷设牢固平直,延伸到井下采掘作业场所、紧急避险设施、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主要地点。各主要生产中段和分段进风巷道的压风管道上每隔200300m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独头掘进巷道距掘进工作面不大于100m处的压风管道上安装三通及阀门,向外每隔200300m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供风量及噪声等指标均满足要求。

6)供水施救系统

该矿在地表设置了生活水池及生产(消防)水池。地表现有高位生活用水塔一座(储水量800 m³),可以保证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生活用水管已通过钢管(φ50×4mm)与副井井筒内工业供水钢管(φ89×4.5mm)相连,采用阀门控制,避灾时采用生活用水,正常生产时采用生产水池供水。-10m-60m中段马头门与大巷内的工业供水钢管(φ63.5×3.5mm)连接贯穿大巷及斜坡道至各工作面。井下供水采用集中供水的供水方式,井下凿岩用水、喷雾洒水、除尘设备用水及冲刷岩帮等,直接供到-10m-60m等各中段生产作业点,井下主要大巷设置减压阀,供水压力为0.40.6MPa。南平硐供水管路沿南平硐回风风井敷设至+90m水平,并分别沿斜坡道敷设至各作业面。北平硐供水管路通过+180m平硐沿斜坡道敷设至+90m水平及其他各中段。

供水管道敷设牢固平直,延伸到井下采掘作业场所、紧急避险设施、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主要地点。各主要生产中段和分段进风巷道的供水管道上每隔200300m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独头掘进巷道距掘进工作面不大于100m处的供水管道上安装三通及阀门,向外每隔200300m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2.      下沟铁矿

1)矿山监测监控系统

下沟矿监控主机采用的2台服务器实现了互相热机备份功能,以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正常。地面监控中心主要配置了主控机(备用机)、网络交换机、报表打印机、UPS电源、避雷器等设备。

该系统已安装有传感监测分站、风速传感器、CO探测器、风压传感器、风机开停传感器、数字高清摄像头等,可确保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子系统采集的所有传感器动态参数据实时在综合自动化显示界面上动态显示;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记录报警日志和数据库日志;重要传感器动态参数按合理的时间密度记录,并生成统计图;参数超限时,能与其他子系统进行联动。

调度中心位于副井井口附近,机房建设主要包括中心机房的大屏显示系统、机房装修、机房供电、UPS 电源、机房防雷接地等。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采用KJ128A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设备覆盖井下主要工作面、主要巷道交叉口处、主要风道和井底车场等主要作业地点。

井下设备主要由KJ128A-F传输分站、KJ128A-F1读卡分站、KJ128A-K3标识卡、电源、分线盒和通讯电缆或光缆组成。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于20191126日下发了《关于提升完善地下非煤矿山人员定位等安全避险系统的通知》(鲁应急函〔201990号),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文件要求,委托淄博明安科信息集控设备有限公司对下沟矿井下人员定位与监测监控系统等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对环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中(识别卡、定位基站、无线桥接基站)、监测监控系统(监控分站、风量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环境监测服务器、网络硬盘录像机、摄像机、视频监控电脑、纯后级广播扩声器)等进行提升完善,目前正在施工中,计划9月份完工,完工调试后即可投入运行。

3)紧急避险系统

下沟铁矿走向总长度2600m,矿区内自北向南依次设有2#回风井、副井、1#回风井、主井共4条竖井,4条竖井内均设有梯子间,可作为直达地表的安全出口。南区+100m中段与主井和1#回风井贯通;北区+100m中段与副井和2#回风井贯通;+50m中段与主井、副井、1#回风井、2#回风井贯通;±0m中段与主井、副井、2#回风井贯通。井下各中段均至少有与两个直达地表的安全出口相连。目前在±0m中段与+50m中段间采矿,中段间划分了矿房(块),在外沿脉外侧设有人行通风天井,天井内设置有爬梯,各矿房人行通风天井可作为上下中段之间的1个安全出口;另外,通过矿房内联络巷连通斜坡道,斜坡道与±0m中段和+50m中段贯通,可作为矿房内第2个安全出口。在井下±0m中段14线矿体下盘设一个永久避灾硐室,最大能够容纳60人,硐室尺寸为4.0m×2.5m,深度为30m,可提供不低于96小时的安全防护时间的密闭空间,具有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毒有害气体处理、通讯、照明等基本功能。为每1名入井人员配备了额定防护时间不少于45min的自救器。

4)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选用SA220A-8螺杆式空压机选择5台,4台同时工作,1台备用检修,空压机站预留一台空压机空间。采用空冷方式冷却,额定排气量40.5 m³/min,额定最大压力0.85Mpa;配套电机功率N=220kW,电压380V;储气罐容积4 m³。空压机站设在地表,压缩空气沿副井到达井下后经支管进入各采场。当发生灾害时,生产的用气设备全部停止使用,空压机站中2SA220W型空压机投入压风自救系统,其余空压机作为备用。压气主管采用φ273×6mm无缝钢管,压气主管道中安装油水分离器;井下支管选用φ219×6mm无缝钢管,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φ159×4.5 mm钢管。井下压气管道每隔100m设一组三通及阀门,并配备压风自救系统终端。

5)供水施救系统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水源来自地表高位水池,水质满足规程要求,供水主管经主井敷设至井下各用水点,井下各中段马头门处安装减压阀,以调节供水压力。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采用静压供水,主井及井下主要运输巷、各采掘工作面巷道内均敷设供水管道,管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安设一组三通及阀门。

6)通讯联络系统

在调度中心安装调度程控交换机,从主井敷设一根20对矿用大对数电缆、副井敷设一根50对矿用大对数电缆至井下配接设备,实现了双线备份。在井上区域及井下区域安装电话终端,并通过调度台完成有线通信及调度功能,实现矿井行政、生产、安全、电力调度等通讯任务。井下+50m水平、±0m水平安装IP智能广播主机,巷道内安装喇叭。

2.2.11尾矿库

13#4#尾矿库

3#4#尾矿库,均为山谷型尾矿库,现在3#4#尾矿库已办理开发利用手续,目前进行回采。

25#尾矿库

5#尾矿库设计总坝高55m,设计全库容518.45m3,目前剩余容约75m3,现坝高 55m。故根据尾矿库等别划分标准表可知,5#尾矿库设计等别为四等。

5#尾矿库为山谷型尾矿库。初期坝为透水堆石坝,采用废石逐层碾压。初期坝坝底标高 237m,坝顶标高 260m,坝顶宽 15m,内外坡比均为 11.5,坝顶轴线长度 242m

该库后期坝采用下游法堆筑,设下游滤水坝趾。下游滤水坝趾采用块石堆坝, 滤水坝趾顶标高 247m,顶宽 1.5m,内外坡比均为 11.5。后期坝为土石混合坝, 利用露天采场土石混合料下游法堆筑,后期坝现状坝顶标高 290m,坝高 55m,总外坡比为 12.0。坝体外坡采用碎石护坡,后期坝标高 255.41m267.73m276.03m处设置马道,马道内侧设置纵向排水沟(276.03m 标高马道内、外侧均设置纵向排水沟)。在坝体两端与山体结合处设置了坝肩截水沟,截水沟断面 B×H=100× 8001000mm,坝体外坡面每隔 3060m 设与坝轴线垂直的横向排水沟。

尾矿库现采用斜槽——排水涵管排洪系统,排水涵管末端出口与消力池连接。排水构筑物主要包括斜槽、排水涵管和消力池。

斜槽断面尺寸为:1.0×1.0m,壁厚 0.4m,盖板厚 0.4m,长度 162.5m,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排水涵管断面尺寸为 1.0×1.5m(宽×高),顶部半圆拱形, 直臂段和顶部半圆拱形厚度为 0.4m,总长度为425m,采用钢筋砼结构。排水斜槽的泄水口随尾矿的沉积滩面和水位的抬升用盖板逐段封堵,泄水口与澄清水面高度保持一致,能够防止沉淀尾砂流入排水斜槽造成堵塞。

5#尾矿库设置了人工监测与在线监测相结合的安全监测系统。

2.2.12排土场

马家沟排土场位于沂源县东里镇,露天采场东北侧直线距离约1km处,场址为三面环山的山谷。

20087月泰安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制提交了《淄博市华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马家沟排土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92月山东乾舜矿冶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提交了《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马家沟排土场方案设计》,该设计于2009226日经山东省安监局组织专家审查通过;20103月莱芜安达安全评价有限公司编制提交了《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马家沟排土场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马家沟排土场为外部山沟式多台阶排土场,在排土场下游设置有挡土墙,为浆砌石结构,挡土墙设有泄水孔。在排土场与两侧岸坡结合处设有截洪沟。根据企业提供图纸资料及现场调研,该排土场目前共有五层,自下而上各层顶部标高大致为:+255m+270m+285m+300m+315m,最高层为+315m。其中+255m+270m+285m三层已排弃完毕,标高+255m水平留有约20m宽安全平台,标高+270m水平留有约10m宽安全平台。+285m工作平台长约300m,宽约90m+300m工作平台长约310m,宽约150m+315m工作平台长约150m,宽约120m。各分层坡面角为废石自然安息角,约35°~40°。

马家沟排土场场地条件属一般场地,堆置高度75m,排土设计容积572m3,根据《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马家沟排土场的等级为三等。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事故种类

危险危害因素

存在的部位、场所

透水

采掘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涌水;探放水措施执行不严;塌陷产生的裂隙水等。

采场、掘进工作面、构造断裂带、塌陷裂隙、老空区等。

尾矿库

洪水漫顶、水位超警戒水位;尾矿库坝体质量差,抗剪强度低,造成坝体稳定性降低;因渗流造成管涌,流土破坏;坝基过度沉陷;坝体裂缝;滑坡;排水构筑物损坏或堵塞等。

尾矿坝、排洪设施

火药爆炸

炸药与雷管混放、炸药库内动火作业、漏电或静电引爆、违章作业等。

炸药库、爆炸物品运输途中、采掘工作面。

中毒窒息

违章作业、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未进行局部通风或局部通风效果差、人员误入通风不良的地点、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突然涌入作业地点、发生井下火灾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爆破作业地点、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地点、炮烟进入的硐室、通风不良的巷道、采空区以及火灾影响区域

火灾

木材、汽油、柴油、乙炔等易燃物;电力电容器如果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电气设施内部绝缘损坏,保护监测装置失效;电线路、开关、熔断器、插销座、电热设备、照明器具、电动机等因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违章动火作业等。

地表仓库、地面变电所、配电室、机修车间、办公室、供电站、提升机房;井上、下焊接作业点及爆破作业点;电缆电线密集地方及其经过巷道。

提升运输伤害

深度指示器失灵、制动装置失灵、超载、违章操作、钢丝绳断裂、未设置信号闭锁装置或闭锁功能失效、井底阻车器未装设闭锁、井下架线电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机械伤害、斜坡道运输及井下运输发生车辆伤害。

竖井、斜坡道、运输平巷、井底车场、井口、采场装矿点、地面工业广场及运输道路。

冒顶片帮

采场充填不及时空顶时间过长;未按设计施工,超宽超高;应力集中;岩石破碎发育处,支护不及时,支护措施不到位等。

采场、巷道、硐室、斜坡道、竖井、天井、斜井。

放炮事故

爆破时未设置安全警戒;未编制爆破设计或未按设计进行爆破作业;盲炮处理不当;打残眼;炮眼封堵不良;巷道即将贯通时仍双面作业;飞石危害。

采掘爆破作业地点、飞石殃及范围内。

断电事故

造成设备供电中断,除影响正常生产外,会对井下提升、排水、通风造成严重安全影响。

地表及井下生产车间。

滑坡

边坡稳定性质量差,抗剪强度低,造成边坡稳定性降低;因渗流造成管涌,流土破坏;排土场过度沉陷;边坡裂缝等。

排土场、露采边坡周边区域等。

自然灾害

暴雨、冰雪灾害、冰雹、台风、风暴潮、地震等灾害性天气。

单位涉及到的生产经营区域。

高处坠落

竖井、天井、溜井等无防护栏或标识不明;在高度2米以上位置作业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等。

竖井、天井、溜井;超过2m(2m)平台、坡度超过30°的坡面。

触电

绝缘防护用品不合格;闭锁、电气保护装置失效;接地系统不完善;未及时检修维护;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雷电击穿保护装置;火灾、爆破导致电缆绝缘层破损;不使用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等违章作业。

地面变电所、井上、下各变电所和配电点、电气设备及敷设电缆的行人路线等。

机械伤害

生产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主要有坑内钻、通风设备、水泵、电机、加工机床等,这些设备分布在地面和井下生产场所,发生机械伤害会造成人员撞、挤、轧和设备损坏。

升运输机械、钻探机械;提升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及其它转动及传动设备作业场所。

车辆伤害

会车空间小;车速高;刹车失灵;光线太暗;路况不熟等。

地表工业场地、竖井井口、斜坡道、调车场、掘进工作面装矿点、运输巷道、采场装矿点、精粉料场、粗废石复选厂、尾矿库回采现场等。

起重伤害

起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起重工及其他操作人员未戴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违规操作,或站在起重物下;忽视不安全状态;起重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

起重设备作业场所。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矿岩、设备、工具、矿车等设备或工具坠落物的砸伤;竖井的梯子间没有定期检查或修理,在不牢靠的情况下行人易发生物体打击;提升误操作、信号误操作、指挥失误或违章作业造成事故或意外伤害都易发生物体打击。

竖井、天井、溜井;采场;支护现场等。

压力容器爆炸

使用中的气瓶(氧气、乙炔),移动性强,作业位置不固定;空压机站的储气罐,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动火作业场所、气瓶储存场所、空压机储气罐区域。

有限空间作业

事故

有限空间通风不良;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施救人员盲目施救等。

球磨机内、污水井、化粪池、储气罐内等受限空间。


4事故风险分析

4.1事故风险分析方法介绍

根据华联矿业的特点、系统中存在的主要事故风险的辨识,通过评价方法的分析对比,本报告对主要事故风险评价采用风险指数评价法(RAC )和专家评议法。

RAC法是主要事故风险的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将决定主要事故风险的两种因素—严重性和可能性,按其特点划分为相对的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并赋以一定的加权值来定性的衡量风险大小。

专家评议法是一种吸收专家参加,根据事物的过去、现在及发展趋势,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事物的未来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它是根据一定规则,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对具体问题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的一种专家评价方法。

本次评估事故风险时,针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均按照等级列表,依据专家评议进行分析赋值。

严重性等级——由于系统、子系统或设备的故障、环境条件、设计缺陷、操作规程不当、人为差错均可能引起有害后果,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定性地分为若干级,称为主要事故风险的严重性等级。通常将严重性等级分为六级,见表4-1所示。

根据主要事故风险的发生事故的概率,将主要事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地分为若干等级,称为主要事故风险的可能性等级。通常可能性等级分为六级,见表4-2所示。

当寻求确定主要事故风险的可能性时,需考虑、已实施和己符合要求的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此时,法规要求和作业、操作规程是适用于特定危害控制得最好的参考依据。除考虑所给定的作业活动信息外,通常还应考虑下列问题:

1)暴露人数。

2)暴露在危害中的频次和持续时间。

3)服务(如电、水)中断。

4)装置、机械部件和安全装置的失灵。

5)环境因素。

6)个体防护所提供的保护和个体防护的使用率。

7)人的不安全行为(无意的错误或故意违反程序),如:①可能不知道危害是什么。②可能不具备执行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体能或技能。③低估了所暴露的风险。④低估了安全工作方法的适用性和效用等。

8)意外事件发生的后果等。

4-1 主要事故风险的严重性等级(S

等级

赋值

严重性程度

人员伤害

经济损失

A

6

多人死亡。

500万以上

B

5

1人死亡。

100-500

C

4

多人受严重伤害。

4-100

D

3

l人受严重伤害。

1-4

E

2

1人受到伤害,需急救;或多人受到微伤。

2000-l

F

1

1人微伤。

0-2000

4-2 主要事故风险的可能性等级(L

等级

赋值

发生的可能性

发生可能性的衡量

(发生频率)

发生频率(量化)

G

H

I

6

有时发生

一年内能发生10次或以上

10次/年

H

5

能发生

每年可能发生1

1次/年

I

4

可能发生

5 年内可能发生1

1次/5

J

3

低可能发生

很少

不可能

10 年内可能发生1

l次/10

K

2

极少可能

10 年以上可能发生1

1次/40

L

1

实际不可能

估计从不发生

1次/100

4.2事故风险分析表

本次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事故风险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采用列表形式进行表述(表4-3)。


4-3 事故风险分析表

事故种类

可能性赋值

L

严重性赋值

S

影响范围

透水

4

6

局部事故地点发生,可能导致人员撤离升井,短时间内停产。

尾矿库

4

5

尾矿坝、排洪设施以及尾矿库周边区域。

火药爆炸

3

6

影响区域为炸药库、爆炸物品运输途中、采掘工作面。

中毒窒息

4

6

局部造成影响,包括:爆破作业地点、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地点、炮烟进入的硐室、通风不良的巷道、采空区以及火灾影响区域

火灾

5

6

影响范围大,易导致全矿停工停产。

提升运输伤害

4

6

竖井发生坠罐事故,若后果影响严重,导致全矿停产;其它运输伤害会造成事故地点局部影响

冒顶片帮

5

5

竖井发生事故,导致提升停产;其它事故地点造成局部影响。

放炮事故

4

5

影响采掘爆破作业面。

断电事故

4

5

地表及井下生产车间。

高处坠落

3

4

影响局部事故地点,不会造成停产等。

触电

4

4

影响范围主要包括地面变电所、井上、下各变电所和配电点、电气设备及敷设电缆的行人路线等。可能会造成短时间供电中断。

滑坡

4

5

排土场、露采边坡周边区域等。

自然灾害

5

4

单位涉及到的生产经营区域。

机械伤害

4

3

影响范围有升运输机械、钻探机械;提升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及其它转动及传动设备作业场所。

车辆伤害

4

4

地表工业场地、竖井井口、斜坡道、调车场、掘进工作面装矿点、运输巷道、采场装矿点、精粉料场、粗废石复选厂、尾矿库回采现场等。

起重伤害

4

3

影响起重设备作业场所。

物体打击

2

2

影响竖井、天井、溜井;采场;支护现场等。

压力容器爆炸

3

2

影响范围动火作业场所、气瓶储存场所、空压机储气罐区域。

有限空间作业

事故

2

4

影响范围:球磨机内、储气罐内等受限空间。


5 事故风险评价

5.1风险指数评价矩阵介绍

本次风险评估将主要事故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等级分为六级,以主要事故风险的严重性等级作为表的列项目,以主要事故风险的可能性等级作为表的行项目,制成二维表格,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规定值),所有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这个矩阵称为风险指数评价矩阵表,见表5-1所示。

5-1 主要事故风险的存在场所风险指数评价矩阵


该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特征、损害程度等技术指标,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评定分数,进而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其计算公式是:

R=L×S

式中:R——表示风险度;

L——表示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S——表示危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矩阵中的加权指数称为风险评价指数,指数136是根据主要事故风险的存在场所可能性和严重性水平综合而确定的,通常将最低风险指数定为1,对应于主要事故风险的存在场所几乎不可能发生并且后果是轻微的。最高风险指数36,相对应于主要事故风险的存在场所是很可能发生的并是有灾难性后果的。矩阵中的指数给出四种不同类别的决策结果,也可称为风险接受准则。

风险等级及接受准则定义如下:

重大风险,Ⅰ级(红色),指数3036:不可承受的风险,必须重点监控。

较大风险,Ⅱ级(橙色),指数1825:基本不可承受的风险,应重点监控。

一般风险,Ⅲ级(黄色),指数916:基本可以承受的风险,需要加强管理。

低风险,Ⅳ级(蓝色),指数18:可以承受的风险,应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5.2事故风险等级评价表

根据该矿的地质特征及生产技术点,综合运用专家评议法,对照风险矩阵图,对该矿主要事故风险等级评价结果见表5-2

5-2 事故风险等级评价表

事故种类

可能性赋值

L

严重性赋值

S

风险度

R

风险等级

透水

4

6

24

尾矿库

4

5

20

火药爆炸

3

6

18

中毒窒息

4

6

24

火灾

5

6

30

提升运输伤害

4

6

24

冒顶片帮

5

5

25

放炮事故

4

5

20

滑坡

4

5

20

断电事故

4

5

20

自然灾害

5

4

20

高处坠落

3

4

12

触电

4

4

16

机械伤害

4

3

12

车辆伤害

4

4

16

起重伤害

4

3

12

物体打击

2

2

4

压力容器爆炸

3

2

6

有限空间作业

事故

2

4

8


6 结论建议

1)事故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及评估结论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矿主要有19项事故风险。其风险分别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其中:

重大风险(Ⅰ级)1项:火灾事故。此类风险为不可承受的风险,必须予以控制和降低。

较大风险(Ⅱ级)10项:透水、尾矿库事故、火药爆炸、中毒窒息、提升运输事故、冒顶片帮、放炮事故、突然断电事故、自然灾害、排土场滑坡。此类风险为基本不可承受的风险,需要管理评审和控制。

一般风险(Ⅲ级)5项: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此类风险为基本可以承受的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低风险(Ⅳ级)3项:物体打击、压力容器爆炸、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此类风险应采取措施予以防范。

2)事故风险等级分析

根据以上风险评价结果,在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应对重大风险1项、较大风险10项列为主要事故风险,针对此类风险需要制定专项应急预案。一般风险5项,针对此类风险建议制定现场处置方案。低风险3项,此类事故发生几率较低,且影响范围小,日常生产中,加强教育与培训以及设备维护,是可以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如若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可提前编制施工方案,补充应急防范措施,经审批后再进行作业。故针对低风险事故,不再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风险辨识评估有关法律、法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及领导小组,配备相关专业人员、设备、物资,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生产过程中设置齐全相关的安全设施。经过安全评估,管理和措施落实良好,安全设施完好、有效,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地控制。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管理均符合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程规定,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